自范仲淹《道服赞》写成之后,历经宋、元、明、清,共有文同、吴立礼、戴蒙、柳贯、*庭坚、胡助、刘魁、戴仁、司马垔、吴宽、卢浚、王世贞、乾隆(董诰代笔)13位大佬在这幅书法名作上写下了题跋,那么他们都写了些什么内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近续纂《石渠宝笈》,有范仲淹二札卷。董其昌跋云:文正公《伯夷颂》、《道服赞》二书在姑苏范氏义庄库中。因思乙酉南巡时,范氏子孙曾以《伯夷颂》呈览,题而归之。道服赞则已入宝笈前编,因取此卷谛观旁证,不特董其昌时为然,盖自元至正元年辛巳,益都范复始自北携此卷归义庄库,至我朝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宋荦任江苏巡抚,亲见义庄库藏墨迹九种,一为《道服赞》,见荦所作《伯夷颂》跋中。此卷中明戴仁、吴宽跋皆云在范氏,而收藏印若元理左胜皆范氏奉祀生也。其后,不知何时范氏失之,乃归安氏。洎乾隆甲子前纂宝笈,则此卷久在内府,可谓流传有绪矣。范氏义庄之《伯夷颂》尚能保其先泽,而此卷独不能保,展转久归内府,可以惕守器之难,而予既题《伯夷颂》又藏《道服赞》,凡以寄缁衣之好非鉴赏翰墨之为,仲淹亦可快然无憾矣。
癸丑小春,御识。臣董诰奉敕敬书。
这篇题记写于乾隆五十八年,此时乾隆已经83岁了,老眼昏花,内容又多,实在是写不动了,于是乾隆就让内廷官员董诰书写。董诰是大书画家董邦达的儿子,董邦达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三董”,董诰又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可见这父子二人在书画方面都是很厉害的人物。
这篇题记十分重要,它交代了《道服赞》的流传顺序。《道服赞》写成后由怀庆许氏收藏,后来流入金国内府,元朝时归山东青州(古代称益都)范氏收藏。乾隆记录了元之后的流传情况,他说,元至正元年青州范氏把《道服赞》带到了苏州范氏义庄,清代大收藏家宋荦在范家见过此帖,明朝的吴宽等人也在范家见过,后来此帖归梁清标收藏,后又归安歧收藏,安歧去世后他的子孙未能守住家业,很多藏品被卖掉,其中的一部分被清内府收藏。最后,乾隆皇帝从《道服赞》的流传情况想到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问题,估计让嘉庆和后来的皇帝也压力山大。
董诰的字端庄漂亮,很有美感,比乾隆写的不知要好多少倍。
道服赞并序。
平海书记许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洁其身也。同年范仲淹请为赞云: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
虚白之室,可以居处。华胥之庭,可以步武。
岂无青紫,宠为辱主。岂无狐貉,骄为祸府。
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旌阳之孙,无忝于祖。
对这篇赞的字词、内容不太了解的,可以参考我前面写的文章,前文有详细解读。
这一页全是印章,有清内府、张伯驹、安歧等的收藏印。
希道比部借示,文正词笔,观之若侍其人之左右,令人既喜而且凛然也。熙宁壬子孟夏丙寅,陵阳守居平云阁题,石室文同与可。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今四川绵阳盐亭人,北宋著名画家、诗人,他的表弟苏轼称赞他“诗词书画四绝圣手”。文同最擅长画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因他而来。文同传世作品极少,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为其真迹。
文同的先祖文翁是汉朝人,曾在四川当官,修建了蜀地第一所学校石室精舍,非常坚固,影响深远。现在成都还有一条路就叫文翁路,有一个学校叫石室中学,就是为了纪念文翁。
希道是许琰的儿子许希道,比部这里是指比部员外郎,刑部比部司次官,职掌稽核簿籍(类似现在的审计),北宋时比部被架空,比部员外郎就成为了一个闲差。
获观文正公之词翰,淳重清劲,如其为人,每展卷讽诵,未尝不想见风采。何名德之重,使人爱慕如此其深也!富川吴立礼题。
吴立礼,字子初,吴中复之子。宋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直言不避。后出使辽国,途中客死邢州(今河北邢台)。
竊观范文正《道服赞》,文醇笔劲,既美且箴,以尽朋契之义,有以见高阳公之德矣。传曰:“不知其人,视其友。”谅哉。熙宁壬子年十一月甲子,吴兴戴蒙正仲题。
戴蒙,字正仲,号无知子,杜陵(今陕西长安东北)人。神宗元丰元年(),为都官郎中,知绵州。
这一页的印章都是官印,共有7枚,怀州*资库记、怀州常平仓给纳之记、怀州常平库给纳之记、怀州考试院记、监怀州盐务新朱记、监怀州酒务印、监怀州商税印。
魏文正公,祥符八年进士也,其为同年许比部作《道服赞》,辞庄义舒,懿乎有德之言哉!南北分合余二百年,而幅员疆理,复混为一区。公之孙曾嗣守先业,不懈益恭,得公书《遗苏才翁韩文公伯夷颂真迹》而宝蓄之,且摹刻于石。
今年至正元年,益都宗人复自北携此《赞》并公侍祠像来南而归之,合浦之珠,曲阜之履,得于既失,所以委重宗祊藩饰世绪者,夫岂偶然这故,有相之矣。熙宁间文公与可题识云:“希道比部”,而不著其名,《宋登科记》当自可考也。卷中有“东汉太尉祭酒家学印”、“高阳”及“仙系”小印,皆缘许氏,则是《赞》之为许氏物盖已久矣,不知何时而遂失之也耶?作《赞》时许公为平海掌书记耳,熙宁始转至比部,其恬于进取如此,于以见许公亦盛德之士,不然公岂肯轻以清其意,洁其身者而许之哉?
昔公书《伯夷颂》以遗才翁,今复见公为希道撰书此《赞》,则希道亦才翁一等人哉!宋三百年文运休明,泰治熙洽,自景德、祥符而始盛。观公此《赞》,则公与许公之联芳科甲,信人才与时升降者为不诬矣。
元年冬十有一月二十七日,东阳柳贯书。
柳贯,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今属浙江浦江)人,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是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是元代“儒林四杰”之一。明朝的开国大臣宋濂是他的得意门生。
柳贯写这个题跋时已71岁了,年龄大了,有些事搞不清楚,所以在题跋中有几处错误,如把许琰与许希道误认为是同一个人,大家知道就可以了。
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至今文经武略,衣被诸儒,譬如蓍龟,而吉凶成败不可变更也。故片纸双字,士大夫家藏之,世以为宝。至其小楷,笔精而瘦劲,自得古法,未易言也。*庭坚书。
*庭坚这小楷也是刚刚的。不过王世贞认为是后人抄录其文,非*氏亲笔所书。
文正公为同年友许书记作《道服赞》,言皆至理,书特清劲,至今观之,悚然增敬,所谓“宠为辱主,骄为祸府。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是又美不忘规,益可玩味。乃知异时丞相尧夫《布衾铭》,实权舆于此与?然是赞不载《文正集》中,则公之文之遗者有矣,抑亦盛年之作而或失于编次也耶?因缀廿字,以寓景行之意云:文正《道服赞》,忠宣《布衾铭》。家乘揆一德,名言符六经。
至正癸未春正月廿日,金华胡助书。
胡助,字履信,一字古愚,自号纯白老人,婺州东阳人(今东阳市南马镇东湖村),元朝翰林院编修。
*山谷,古今名书者,犹推文正公小楷,笔精而瘦劲,自得古法。世人可不知所重耶。成化辛丑六月廿日,高唐刘魁拜题。
刘魁,山东高唐州人,成化二年进士,以进士知赣榆县,秉心公廉,*教兼举,擢监察御史,为官清廉,以气节著称。
范文正公《道服赞》,其书有法,而词有气。前人题跋尽之矣。余复何言敢僭?用公韵敬作遗墨,赞欲范氏后裔,益知所宝重云。
式观遗墨,端严济楚。
柳骨颜筋,微公孰与。
龟文龙鳞,或翔或处。
烈士忠臣,兼文兼武。
画见诸形,曰心为主。
词发诸口,曰学为府。
石抉怒猊,章成绣虎。
百世珍藏,弗替厥祖。
成化辛丑秋八月八日,句曲戴仁题赞。
戴仁是明朝书法家,与刘魁是同榜进士。
予尝谓士君子能为光明俊伟之事业,必先有高洁洒落之胸次为之地也。范文正《道服赞》,所见如此。其心身固若萧然,在风埃之外者,则其所立之卓越千古者有以哉。
成化甲辰鞠月,兰亭司马垔题。
司马垔yīn,字通伯,号戄菴、兰亭居士,浙江绍兴人,擅行草。明成化八年进士,官至福建副使,后辞官归乡,纵情丘壑,以诗酒自娱。
右范文正公为同年许书记作《道服赞》真迹。道服之制不可考,许公为此,其意萧然物外,必非不藏之服也。不然,文正公岂率易为人下笔者哉!此赞今藏范氏义庄,《赞》后又有文与可诸贤跋语,亦不可得者也。延陵吴宽谨题。
吴宽,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名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吴宽为成化八年状元及第,和司马垔是同年。吴宽还是一代明君明孝宗朱祐樘的老师,文徵明也是他的学生。官至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呜呼!道服非儒也,而文正有取焉。其自清自洁之谓,岂诬也邪。然则纡青曳紫而自蒙不洁者,诵此多芒刺矣。
弘治十年夏四月朔后二日,刑部郎中赤城卢浚拜题于姑苏公馆。
卢浚,字希哲,号别溪子,晚年号归溪。明浙江天台(天台古称赤城)人,明代进士,弘治年间任*州郡守,官至刑部侍郎。
范文正楷书《道服赞》遒劲中有真韵,直可作“散僧入圣”评,赞词亦古雅。所谓“宠为辱主,骄为祸府”是历后得之,非漫语也。跋者皆名贤大夫,而独文与可、*鲁直、柳道传、吴原博最著。鲁直结法端雅,了不作生平险侧,而过妍媚,极类元人笔,如掲伯防、陈文东辈亦能办之。恐鲁直真迹已亡佚,为元人所补耳。成化中御史戴仁赞书,颇得吴兴意而名不琅(琅),故拈出之。
己卯王世贞识。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他还是一个大收藏家,藏品规模在当时仅次于项元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