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经常收到茶友的类似提问。
“你好,**茶要洗吗?”
其实,这个问题往深了去剖,能扯出千头万绪。
对于很多茶客而言,洗茶是喝茶的必备流程,逢茶必洗。
烧水泡茶,一壶水烧沸后,先冲出一道茶汤。
将这第一泡茶视为洗茶水,倒进茶盂内。
总感觉不洗茶就喝,实在不卫生。
特别是当着客人的面泡茶时,头道茶汤直接递过去,就怕别人多想。
仿佛泡茶待客不洗茶,是失了礼数。
然而,也有茶客分情况而定。
遇到西湖龙井、白毫银针、君山银针、金骏眉等外形细嫩的茶叶时。
又难免心里起嘀咕,感觉太浪费好茶精华。
关于洗茶,茶圈里各种观点,众说纷纭。
到底,该怎么判断一款茶是要洗,还是不要洗?
将不下数百位的茶客、茶友的观点做法,搜罗起来后。
发现这其中,大有玄机。
从洗茶的出发点看,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参差百态!
《2》
第一,洗茶跟风派
这类茶客的群体画像是,看见别人洗茶,我也洗。
人云亦云,逢茶必洗。
除了喝功夫茶,用盖碗/小壶泡白茶、岩茶、凤凰单丛、红茶、普洱时,习惯性的洗一回茶外。
甚至连用玻璃杯泡的绿茶,都要想方设法的洗一回茶。
或是快速用热水冲洗,或是浸泡十几秒后出汤,总之连主打清新鲜香风味的绿茶,也要彻底洗个遍。
否则,喝起来不放心。
但按这样的方式对待名优绿茶,如西湖龙井、*山毛峰等,它们在用玻璃杯泡的时候,往往第一泡的茶汤是精华所在。
这平白的以“洗茶”名义,倒掉不喝,实在浪费。
还有就是,除了泡茶时,一概将洗茶进行到底外。
连煮茶、蒸茶等,也照洗不顾。
总觉得,洗茶是喝茶的一桩必经仪式。
不洗茶就喝,心里就是过不去。
《3》
第二,洗茶奉行“外貌主义”
这类群体的茶客,他们的想法是。
“按茶叶细嫩程度分,芽叶细嫩的茶不洗。但带有老叶和茶梗的茶,最好洗一洗。”
之前的文章里,有介绍到白毫银针的特点。
说它的芽头肥壮饱满,并且芽头的里外都密披白毫。
白毫来源自特定茶树品种芽叶上,密密分布的茶毫。
丰密的白毫,除了能提供毫香外,还具有丰富的茶氨酸,能增加茶汤的鲜爽清甜风味。
SO,结论是白毫丰富,茶氨酸满满的白毫银针,第一泡不必洗茶,可以放心喝。
然后底下有几位茶友留言说,白毫银针可以不洗,但像寿眉最好就要洗茶。
Why,难道是因寿眉长得不够嫩吗?
按这样的区分,未免是茶圈里的外貌歧视。
模样看似枝叶衡阔,梗叶粗大的秋寿眉,它的第一泡茶汤也很好喝。
像昨天刚喝了白露寿眉,它的第一道汤水,就格外的清甜、细腻、花香盈然。
将这样的茶汤倒掉不喝,也很可惜啊。
《4》
第三,洗茶追求“卫生干净”派
很多茶客坚持,茶叶不洗不喝。
“要喝一杯干净的茶,就得通过洗茶,来去除灰尘杂质。”
但现实上,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未免太悲观。
随着现代化的制茶工艺提升,洗茶的必要性不再突出。
正规茶厂茶企生产出来的茶叶成品,卫生情况有保障。
再退一步看,哪怕茶叶内真的有残留大量的灰尘杂质,光靠洗茶也未必能发挥积极改善作用。
毕竟这洗茶≠洗衣服,洗茶最多不过是反复冲洗,适量浸泡,而不能来回反复搓洗。
换言之,卫生品质有问题的茶,单靠洗茶并没有用。
与其寄希望于洗茶能喝到一杯干净的茶,不如用心挑好茶,买好茶,选对茶。
像是一杯三坑两涧正岩核心的好岩茶,或者是桐木高山原料出品的正山小种,以及受到太姥山高山小气候滋润的白茶。
它们在加工不出错的前提下,品质卓绝,风味清爽空灵无比。
自然没有非洗茶不能喝的担忧。
《5》
第四,洗茶“务实”派
对于品质放心的茶,不管是什么茶,都不洗。
比如,自己常年喝某牌子的茶。
或是经常固定只喝两、三家的茶。
对具体**茶的干茶、香气、滋味等细腻变化,一目了然。
同时,对具体的茶叶来源放心。
对自己的购茶渠道,保有充分信赖。
那么在喝茶时,确实没有洗茶的必要。
在信得过的前提下,再去洗茶,未免画蛇添足了。
不过,当出门在外喝茶,遇到自己比较陌生的茶,拿不准主意时,当然是要洗一下比较好。
至于能不能洗干净,这先另外说。
至少,在喝下来路不明的茶叶之前。
洗茶一、两道,总能获得心理安慰效果。
《6》
第五,洗茶按“存茶年份”定。
具体的表现是,新茶不洗,但老茶得洗。
绿茶、*茶、茉莉花茶等主张趁鲜喝的茶,一般不洗。
但白茶、普洱等,则看情况定。
像是新白茶里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奉行的做法是可洗可不洗。
但对于经过多年存放的老白茶、老普洱,不洗不行。
理由是,存放多年后的茶叶,茶香不再纯正,要靠洗茶来唤醒茶味。
但这样的想法,与现实有出入,不合实际。
任何茶叶的保存,都奉行着基础大致相同的存茶原则:
密封、干燥、阴凉、清洁、避光、无异味。
经过严格的存茶措施后,白茶和普洱的陈茶、老茶,经过多年的保存后也能维持纯正的茶香。
除了经过渥堆的熟普、黑茶,它们本身就略带些许堆味外。
绝大部分的茶叶在久存后,都不会生出堆味、或者不新鲜闷味杂味。
除非是储存过程出了差池,茶叶没能精心保存,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所以,视“年份高低”来划分洗茶与否的楚河汉界,并不靠谱。
《7》
第六,洗茶按“价格高低”定。
喝茶,有的人唯价格论。
认为好茶一定贵,价高的一定是好。
同样的,也有人在洗茶这件事上,视一款茶的价格来决定洗茶与否。
便宜的,普通的,口粮级别的茶,洗一洗再喝更放心。
至于贵的,价高的,稀罕的天价茶,舍不得洗,更觉得没必要洗。
这背后的出发点,唯价格论而定。
但事实上,产区出色,加工精湛,用心保存的好茶,成本不低,价格自然不便宜。
然而,卖得越贵的茶,并非品质就一定越好。
这其中也不乏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的情况。
回到洗茶的本质看,按价格高低来决定洗茶与否,未必妥当。
更何况,茶桌上逢茶必洗的做法,早已被诟病已久。
决定一款茶要不要洗,不是看价格,也不是看年份,更不是看它嫩不嫩。
将一切说到底,还是得看一款茶的品质。
好茶,不论如何都没有洗茶的必要。
至于品质不高,质量不放心的茶,当然是得慎喝,少喝,洗茶后再去喝。
不管洗茶能否洗掉脏东西,至少能求得当下喝茶心安,未尝不可。
《8》
写到这里,看着手中的春寿眉,突然思绪放空。
什么东西都是经不起折腾的。
比如说,人心。
“逢茶必洗”的茶圈怪状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信心的问题。
一款茶到底要不要洗,将一切说白了,无非就是一句话。
看你信不信得过。
信得过,当然不用洗。
没有必要在泡茶时,多添这一道“浪费”的步骤。
要是信不过呢,又该如何?
既然洗茶不能解决茶叶品质的核心问题,该如何去放心的喝一杯好茶?
说到底,喝茶这件事要看人品。
选对信得过的购茶渠道,多学习甄辨茶叶品质的方法。
远比纠结洗茶与否更实际。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