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我师,我是*山友
文
当代院风
*山,雄踞于安徽省皖南山区,更有*岳、*海、小华山之称。*山以雄奇峻秀、包罗万象的景色吸引了古今中外的游人,世有“天下名景集*山”之赞。在这当中,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号称*山“四绝”。
自古以来,*山便是人们乐于描绘的恒久的山水母题,其惊世风骨、卓绝美貌以及瞬息万变的气质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他们写照山川,传神之所往,达心之所系,于造化自然中寻恒常的哲思。清代学者赵吉士评述:
江南之奇,信在*山;
*山之奇,信在诸峰;
诸峰之奇,信在松石;
松石之奇,信在拙古;
云雾之奇,信在铺海。
弘仁《*海松石图》.7×81cm,清代,上海博物馆藏。
梅清《*山松谷图》.9×.6cm,清代,上海博物馆藏。
明清时期,弘仁、梅清、石涛以描绘*山著称;二十世纪则有*宾虹、张大千、刘海粟等数登*山进行写生创作。
处处是画的*山,成为画家在形成独特画面风貌时可师、可鉴的对象。*山的雄伟奇观和精神品格,更成就了历代以来气势巍峨的*山画作。
傅抱石《*山炼丹台》.5×60.2cm,南京博物院藏。
李可染《*山人字瀑》×68.2cm
载《历代名家画*山》第页,*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山微步·蔡拥华
十几年来,蔡拥华多次到*山写生,以散游的心态,逐渐积累对*山的认识,在描绘*山的过程中倾诉内在的心声,为*山这一文化母题铸就*魄。
*山给了我一种奇妙无比的灵感,这里的山石松泉与中国画特有的笔墨纸砚是如此的默契。这种默契在创作中对我产生了无穷的诱惑。众所周知,中国画发展的重要特点就是文人画的出现。文人画关于诗书画印的内涵营造及其绘画题材的象征主义程式,令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东方情怀。而梅兰竹菊松的经典性与挂轴条屏手卷等形式的约定俗成,都蕴含着一定的传统文化理想。*山松代表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它孤独、正直、朴素,不怕严寒、四季常青,象征着铮铮铁骨的诗化精神。
——蔡拥华
*山山石千奇百怪,情趣迥异,令人叫绝。历史上文人墨客特有的膜拜让*山多了浪漫的理想主义情思。“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历史上类似米芾拜石的经典故事不胜枚举,这象征主义的传统令眼前的山石云海演绎着无穷的文脉才思。正如我前面讲到,*山诸多视觉元素的“蒙太奇”式呈现给了我一种特殊的文心妙境,而创作过程中产生的精神体验,更让我的内心产生自然的流淌和激荡,这也许就是*山的魅力所在吧。
——蔡拥华
蔡拥华玉屏风华cm×cm纸本水墨年
-长图局部-
萧峰还是乔峰,写生已非写生
文
陈迹
曾经在一篇小文章中大约这样说过:传统的中国绘画有着与传统社会相近似的宗法制度,也即是渊源有自的传承性和正统性,而当代中国画最大的不同,是画家能够依托各自不同的个人背景作自我完足的个性化表述。我以为,蔡拥华的这些写生作品,就是上述观点又一有力证例。
没有明显的“宋元丘壑”传统范式,也不是“明清笔墨”那样一招一式的规行矩步,更不依傍哪一大家哪一门派。可谓我自为我,光明磊落!
但若因此便说他下笔已到乌丝阑,则又似乎言过其实;倘若说他一超直入如来地,更是转言虚妄,此又是何等语?!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日夕摩挲苦心搜求得来的诸如古砚名墨这样的文房宝玩,以及静室中正襟危坐的书法实践,无疑已经使蔡拥华获得了远比一般画家地道的传统笔墨感悟;而坚实的西方画学底子,又为他提供了来自异域的视觉经验。
蔡拥华白练、齐云cm×48cm×2纸本水墨年
大开大合黑白分明的构图习惯,既与他的版画家身份有关,也关乎他个人的气格。他那侧锋杀纸貌似刮铁皴法然而却欲断还连的苍涩线条,与其说是书法用笔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运用,毋宁视之为是他从同样以版画家身份转向中国画领域并最终成为山水画大家的赖少其先生那里,获得了某种笔墨上的启示。
蔡拥华鳌鱼峰、消夏cm×48cm×2纸本水墨年
金庸大侠在“血统论”问题上的通脱态度,对于绘画创作中的跨学科实践和画家的角色转换,在我看来同样具有现实昭示意义。金氏用他的生花妙笔,通过从大宋“乔峰“到契丹“萧峰”的身份变化,硬生生逼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英雄;而集易筋经、吸星大法、独孤九剑等正宗内功和邪门歪道于一身的令狐冲,其在武学上的成就和人格上的魅力,又岂是门禁森严循规蹈矩之名门子弟所能梦见?
观摩古碑。
收藏古碑拓片和砚石。
“写生”一词,虽然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出现了已经不止一千年,可是,在20世纪的绘画语境中,这一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毕竟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是说,“写生”这一曾经在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新山水画运动中被视之为改造传统山水画最为重要的法宝本身,早已植入了外来文化的因子。
萧峰还是乔峰,写生已非写生。
蔡拥华松谷庵70cm×46cm纸本水墨年
蔡拥华玉屏70cm×46cm纸本水墨年
蔡拥华寒意70cm×46cm纸本水墨年
曾几何时,“山水写生”被弃置如敝帚,而近年来,却又悄然成风,并有逐渐代替传统绘画模式而成为另外一种新的模式之势。我不知道这是阶段性的回归,还是曲折性的前进。但是我发现,在这种不断地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山水画新模式惯性作用之下,传统绘画中宝贵的山水精神也正在悄然隐退。对于这一问题,蔡拥华由于是跨界的缘故,也就多了一份名门子弟所容易忽视的警觉。
由此看来,乔峰虽然非我族类,而能尽得少林、丐帮两大门派绝学而傲视群雄,也并非完全是金大侠的扯谈。
又跑题了。打住!
蔡拥华冬景70cm×46cm纸本水墨年
蔡拥华白云深处70cm×46cm纸本水墨年
蔡拥华玉屏35cm×35cm纸本水墨年
蔡拥华
CaiYonghua
年生于广东澄海。年6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年6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