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催我写总结,对我来说太难,每个活动的设计,每句话为什么这样说,没有重点,或者说都是重点,教授说,老师知道的多,不好写,我来写,感谢她的时候,她说不用谢,做的多收获多,OK,不谢,加油!
去年带着老大,今年一挑二,带着俩娃一起入营!
*山营总结
——.8.12.
*山营结束了,总想写点什么,给自己一个交代,于是先放出狠话,昭告天下“我要写总结”。不放狠话真的很容易放弃,因为想说的太多,下手太难。
去年是第一次参加蜜丝袁的营,当时就觉得住得好、吃得好、玩得不想走。现在如果我还是只看到这些,那真是太LOW了,对品质的追求是老师的选择项但不是必选项,也不该成为入营的考虑点,深层次的东西是带孩子的姿态和思考,这个更值得被看到。
营的行程与安排可以复制,状态与感受却无法粘贴。亲眼见过老师与孩子的互动、亲耳听到老师与孩子的说话、亲身体会过老师带孩子的气场,才知道原来孩子可以这么带!尤其是见过她与令令吵架后,才知道吵架并不可怕。从此,看老师吵架成了我入营非常期待的一件事。和孩子吵架难得一见,关键是蜜丝袁吵架还特别讲究技术与艺术,让人为之兴奋、意犹未尽。我不是提倡吵架,而是想说吵架并非洪水猛兽,好的争吵可以帮助更好地表达和更清晰地立界限,彼此更真实更流动更和谐。
先说说为什么入营?
就是要把真实的亲子关系暴露在老师眼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调整,学习应对问题,提升感受力。所谓“感同身受”,带着感受和觉知,是为人父母的功课。为了那份感受和觉知,我来了。
越带孩子越感觉到,要成长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不改变,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一定是很严重的,但是他本来可以发展得更好,成长得更简单,少走一些成本高的路。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包容与接纳过多,对界限的意识特别薄弱,不是越能包容孩子越能接纳孩子就越是好父母,也不是孩子有个性有自我就要离经叛道。如何既给到孩子爱与自由,又给到孩子清晰的界限,让我们的孩子既不缺爱又敢要爱、既有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和配得感又能眼中有他人心中有大爱呢?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乐于助人就是好的,如果他的发心是想得到别人的赞美甚至是讨好,这就不是一件好事。同理,如果活泼是为了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