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归来不看山。
游览黄山,很多人会发现各种场景似曾相识。没错!很多山水画便是以黄山作为母本画出来的。
大美黄山曾经孕育了著名的“黄山画派”。中国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曾十上黄山,采用独特的泼墨技法,创作了大量以黄山为题材的名作。
登黄山的时候,在不同角度数次看到远山的奇特石头,这块石头叫仙桃石,位于玉屏景区。在天都峰上过鲫鱼背,穿过第一个石洞,回首可见洞顶有三个硕大的圆石相垒,形如一盘蟠桃,从石缝里长出来的松树,形同桃柄和桃叶。人们把圆石称为“仙桃石”,把圆石垒成的石洞称为“仙桃洞”。
仙桃石从正面看像一颗仙桃,从侧面看,倒像一只猴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带给人类无限的想象空间。
大松树、小松树点缀于黄山的岩壁和山谷,松树的树龄各有不同,但通通只有一个朝向,即光线充足的地方,这也是黄山一奇。
黄山设有多个观景台,观景台是拍摄黄山磅薄画境的最佳位置。观景台也是人气最旺的地方,不少人在此自拍、合影……
12月的黄山空气质量非常好,天空蓝得没有任何一丝杂质。
移步换景,景景不同。
比起古人,今人是幸运的。
在古代,由于道路不通畅,即使是徐霞客这样的大家,也未能走遍黄山的每一个角落……
一路徒步往光明顶,沿途风光奇秀,谋杀了不少快门。
绝壁、青松、远山、云海,随便一个镜头都是画,随便一个角度都散发着古典气息。
很少有名胜区像黄山一样集合了奇、秀、壮等元素于一身,也许正因为这些奇特的地貌风格,才孕育了古代徽州人含蓄、内敛、儒雅,但骨子里却稳重刚强、敢闯敢拼的性格。
一座座峰岩拔地而起,就像神仙用工艺刀雕刻过一样。
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
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唐代的释岛云在《望黄山诸峰》形象地描写了黄山诸峰之奇。
看金庸武侠小说的时候记住了光明顶,那是被六大门派围攻的地方。黄山也有个光明顶,不过却不是金庸笔下的那个。
光明顶海拔米,位于黄山中部,是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是黄山最值得登顶的高峰之一。
光明顶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
从光明顶俯瞰群山,就像欣赏千军万马在向前奔腾,颇有气势!
我们沿着路牌的指引找到了最佳的拍摄位置,开始“咔嚓”创作。
都说好相机拍出来的相片更有质感,而在光明顶,出好相片的门槛要低很多。
只要你稍微懂点构图,即使用手机也能拍出大片。
虽然已经是初冬时节,光明顶上依然郁郁苍苍,万年长青的松树让黄山的景色显得更加生动。
光明顶平坦高旷,在这里可欣赏东海奇景和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也尽收眼底。
游览的时候遇到几位北方朋友,都在感叹南方山脉的清秀。
一路上看到很多长者健步如飞,让人感叹运动的力量。
在广州生活的时候,每天总能遇到晨练爬山的中老年人。
登山、健步,除了欣赏风景,还能锻炼身体,这些“勇猛”的长者“青春不老”!
黄山三万步,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
特别喜欢这个时候的黄山,在枯黄与青翠间,看到坚韧的勃发。
初冬时节虽然看不到雪景,却在下山的途中不经意邂逅冰挂。
这里的所谓冰挂并不是雨水或露水凝固而成的冰柱,而是水管因热涨冷缩爆裂奔泻而出的水流凝固而成的冰柱。
在极低温度的情况下,水流喷洒到草丛迅速凝固,形成各种花状和珍珠状的冰柱、冰块和冰粒。
在大自然面前,任何东西都可以缔造成景物,对大自然更添敬畏之情!
12月是黄山秋冬相交季节,忽晴忽雪是最显著的特点。每一种天象都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虽然看不到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天际晴岚也令人心情大好。
花岗岩山峰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远处的云海犹如江水滔滔奔腾!站立在天地上,不由得感叹人之渺小!
其实,大自然虽然无法征服,但脚下的每一步可以走得坚定和踏实!
山野漫步,除了欣赏云海美景,对个人的信念也是一种考验。人不就是在一个个考验中成长的吗?
乘坐云谷索道下行,一个个天然盆景再次在眼前闪现、移动、变化……
如此江山画不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