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金融赋能黄山市五微行动建设五有
TUhjnbcbe - 2024/5/5 15:50:00
                            

黄山市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绝佳、物产丰富,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近年来,黄山市金融系统以申建全国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为抓手,以支持推进黄山市美丽乡村建设“五微”行动为重要载体,强化党建带动引领,加大普惠信贷投放力度,围绕提升乡村资源价值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全面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为绘就乡村振兴“新安山居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抢抓政策机遇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微改造”

支持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黄山市金融系统抢抓国家新增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机,建立项目对接快、调研评估快、实际放款快的工作机制,为市内5个专项债券项目争取基金2.62亿元,用于县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精准打通资本金到位难的堵点,以低成本的信贷资金服务乡村建设。

支持古村落传承保护与利用。黄山市是徽文化发祥地,传统村落遗产丰富,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个,居全国第二位、安徽省首位。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古村落这个徽文化的活载体,黄山市辖内银行业机构积极支持“村落徽州”保护和利用项目建设,向乡村旅游公司等发放贷款3.8亿元,大力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农房。

支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建立县、乡、村三级运营主体,开展乡村运营机制创新试点,引导银行业机构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生态资源抵质押贷款、乡村振兴领域贷款投放,支持“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乡村振兴领域贷款余额.76亿元,比年初增长14.6%。

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黄山金融部门在黄山区开展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形成涵盖“抵押登记、价值评估、风险分担、产权交易、回购托底”于一体的农地抵押贷款闭环模式,试点取得丰硕成果,并将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复制,有效激活农村产权赋能乡村发展。截至6月末,当地银行机构累放农地抵押贷款余笔,金额近3亿元,涉及农地抵押面积4.35万亩。

盘活乡村优质资源

培育多层次多业态“微景区”

创新抵质押模式支持景区建设。黄山市在全省率先通过景点经营权、门票收益权等为抵质押物,发放中长期贷款支持重点景区开发和升级改造。如,建设银行黄山市分行充分研究抵押物有关政策,以黟县徽黄旅游集团所属西递景区门票收费权作为质押,为该集团宏村印象、关麓景区提升、西递夜游三个项目提供融资4.59亿元。

创新产品,支持打造“徽州民宿”。辖内银行业机构创新推出乡旅贷、民宿贷、旅易贷等系列信贷产品,为景区商户、农家乐、徽州特色民宿经营发展提供期限长、利率低、手续便捷的融资支持,助力“农房变客房”“村庄变景区”。如,黟县农商银行今年以来通过“旅易贷”满足45户民宿1.03亿元融资需求,期限长达10年。

探索动产融资支持徽文化保护。黄山市非遗传承人数量位于全省地级市首位,非遗资源非常丰富。为支持徽州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辖内银行业机构在全省首创“非物质文化遗产贷”“手艺保”“徽艺贷”等信贷产品,支持徽墨歙砚、徽州四雕、徽州茶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年以来,黄山市累计发放贷款金额万元,有力地促进了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再创新。

精准纾困,与文旅企业共渡难关。新冠肺炎疫情对黄山市文旅行业冲击较大,银行业机构针对文旅企业贷款做到“应延尽延”,并积极运用大数据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解决下游企业资金困难。如,工商银行黄山分行发挥核心企业作用,以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下游旅行社交易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库,为全市近家旅行社推出线上融资产品“黄山旅游贷”,为受困中小旅行社提供余万元低利率资金支持。

锚定重要主体、重点人才

成就乡村主体“微创意”

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多部门联合制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行动方案,完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扶持体系,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建立信贷需求信息发布机制,向金融机构推送融资“白名单”,金融机构跟踪开展金融服务,同时完善内部考核机制提升服务质效。截至6月末,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37.98亿元,比年初增长27.3%。

扩大信用循环类贷款覆盖面。黄山市农商银行系统结合县域人才引进清单,创新开发“人才贷”“英才贷”等信用类贷款产品,为科技人才、创业能人提供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资金支持方案,支持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及其企业创新创业。截至年7月末,黄山市发放“人才贷”等产品贷款1.68亿元,支持30余位重点人才创业,带动就业余人。

用好政策工具,推动利率下行。黄山市创新实施再贷款赋能工程,搭建“直通央行”平台,创新“再贷款振兴乡村”直投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经营主体、创业人才的信贷投放,截至8月末,全市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累计发放28.89亿元,同比增长61.22%,政策惠及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市场主体,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利率5.01%,低于平均水平60个基点。

优化金融供给服务机制

打通产业融合“微循环”

健全信贷供需对接机制。黄山市组建以金融管理部门为团长、金融机构为成员的五大产业链金融服务团,建立特色产业联系行,开展产业链融资政策研究、金融政策宣讲和咨询、融资对接工作。常态化组织茶叶、文旅等专场银企对接会,促进产融对接。上线“黄山市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线上银企对接。截至8月末,全市24家银行业机构、家企业入驻平台,发布特色金融服务产品项,满足企业融资需求.08亿元。

加强特色产业金融供给。黄山市山多地少,因地制宜发展小产区模式的精致农业,形成了茶叶、徽菊、泉水鱼、皖南花猪等特色产业格局。围绕农业产业供应链,创新茶叶、菊花、臭鳜鱼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存货及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围绕特色种植养殖,创新生猪耳标质押、水域滩涂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针对农业领域农产品品牌培育与建设,创新和推广商标权、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如,休宁大地村镇银行针对生猪耳标的唯一性、可控性和销售前置性等特点,创新推出“生猪耳标质押贷款”,为某家庭农场累计发放80万元贷款。

推广“有农”利益联结方式。黄山市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整村土地流转、代耕代种、农民土地入股等方式,形成了以土地租赁、专业服务、土地入股以及联合体等为特点的“有农方式”,金融机构主动介入加强对接,逐步形成“金融+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土地入股合作社”等利益联结新做法。辖内机构积极推广“有农方式”,推动形成水稻、菊花等统一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管理,进一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发挥农业保险保障作用。黄山市不断丰富农产品保险种类,从开办之初的5个险种扩展到现在的29个险种,基本覆盖全市种植、养殖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障范围从保物化成本转向保生产成本的跨越,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探索农业保险的融资增信功能,推动银险担合作模式,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提供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保单质押业务。截至目前,累计为全市户次农业经营主体提供1.07亿元资金保障。

打造金融服务专业队伍

促进乡村文明风尚“微奉献”

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着力点,设立组织保障、乡村治理、金融惠民、产业发展4个工作专班,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金融管理部门具体实施、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联动格局。截至今年7月末,先行试点的歙县个村13.2万余农户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建档率99.1%。目前,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已经在全市推广。

拓展金融服务队伍和渠道。黄山市推动金融机构与行政村建立金融支农人才队伍,全市金融机构共选派余名金融村官到村任职,并开展驻村金融服务。出台金融村官考核激励办法,量化赋分金融知识宣传、信贷服务等10项工作,对表现优秀的予以增加工资、优先晋升职务等奖励,提高工作积极性。

深化金融宣传和权益保护。黄山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打造“央行志愿者金融服务项目”品牌,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小夜校”等活动,深入普及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反电信诈骗、存款保险、个人征信、反假人民币等金融知识。设立金融巡回法庭,在全省率先构建“诉调对接”一体化新模式,建成全省首家“党建+”金融纠纷调解室,金融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加强农村金融基础环境建设。黄山市开展“支付为民”革命老区行活动,大力推进“千村千点”工程,设立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满足偏远地区农户取现需求,实现金融基础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推动县域移动支付环境建设,在县域建成49个移动支付商圈、18个移动支付示范街区、6个移动支付示范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移动支付环境。重点打造特色应用场景,创新歙县“三潭”模式,利用“云闪付”平台帮助农户销售茶叶、春笋等,助力特色农产品产销服务。

原标题:《金融赋能!黄山市“五微”行动建设“五有”美丽乡村》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融赋能黄山市五微行动建设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