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文化和儒佛道文化相结合,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被作为“国饮”,发展至今,我国茶文化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正如陆羽《茶经》中的说法,茶作为饮品,开始于神农氏,鲁周公时,饮茶范围扩大,战国时的晏婴,汉代的扬雄,魏晋南北朝的刘馄、张载、祖纳、谢安、左思等都饮茶。
早在原始社会神农氏时期,人们便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中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饮茶的最初形式是吃茶,它是我们祖先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产物,因茶有解*作用,人们生吃野生茶树的鲜叶以作疗疾之用。后为方便取用,将茶树鲜叶在阳光下晒干,存储起来,这是最原始的茶叶加工形式。秦统一全国后,带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茶叶也随之传播到中国东部和南部,故清人顾炎武认为,秦始皇统一后,始有茗饮之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习俗在社会各阶层中广泛传播,西晋人杜育的《劳赋》描写了当时崛江流域茶树“弥谷被冈”的盛况以及茶农们结伴采茶的热闹景象。当时饮茶方法也有很大进步,张辑《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笔之,共饮醒酒,令人不眠。饮茶也在社会各阶层普及,晋傅咸曾记载南市有蜀姬卖茶粥,后又卖茶饼的故事。
到了唐宋时期,饮茶之风迎来了一个空前兴盛的高潮。首先,茶之谓“茶”,乃自此始,茶叶品类增多,种茶、制茶技术也有很大提高。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对唐及唐以前茶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梳理,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形成,之后,张又新《煎茶水记》、温庭绮《采茶录》等以饮茶为题材的作品的出现,说明了唐代茶艺、茶学的发展情况。税茶制、贡茶制、榷茶制、茶马互市的出现,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宋朝时,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宋徽宗赵估的《大观茶论》是中国皇帝书写茶书的开端;宋朝时出现了著名的茶画,如刘松年的《撵茶图》、钱选的《卢全煮茶图》等;还出现了很多茶诗,仅陆游就有多首,苏东坡也有70多首,其中的很多著名诗句,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引用甚广。
明清时期,生产的茶类开始多样化,出现了*茶、白茶、黑茶、鸟龙茶、红茶、花茶等,制茶技术也有很大提高,各地名茶迅速涌现,如龙井茶、*山毛峰、碧螺春等。这一时期饮茶相当普及,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茶馆林立,饮茶消遣风气十分浓厚。
发展至今,我国茶文化和传统的儒家、佛家、道家文化相结合,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茶文化因为其独特的药用价值、饮用价值,在我国与他国的*治、经济、文化交往中,不断传播至其他国家,使我国茶文化还具有了世界属性。
我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最先是从临近国家开始的,公元年,朝鲜来华使者金大廉从中国带回茶籽。年,口本高僧最澄来中国学习佛教,返回时,带回茶籽。年,口本高僧空海又来中国学佛,回国时也携回不少茶籽,种植于京都高山寺等地。宋元时期,茶叶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明清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将茶叶传播到途经地区,使茶叶输出量大大增加,加强了经济联系与贸易。“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年),荷兰海船自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茶转运欧洲,这是我国直接销往欧洲的最早记录。”。)后饮茶之风传至英、法等国。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到达中国,这是美国来华的第一条商船,采购的商品主要就是茶叶。
虽然,中国为茶树原产地尚存异议,但不可否认,中国是最早发现、饮用、栽培、制作茶叶的国家,世界各国虽有的也已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但最初的茶叶及有关茶的知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而印度制茶历史也是从19世纪才开始,并学习了中国的栽茶、制茶方法,年后,植茶问题研究委员会秘书哥登到我国购买茶籽和茶苗,并向栽茶和制茶的专家学习制茶方法,带回许多茶籽栽植于大吉岭。即使有野生茶树的发现,在发展种茶之前,印度很少人知道茶为何物,更谈不上有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