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
黄山学院坐落在旅游城市安徽省黄山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分为率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西海路39号)、横江(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戴震路44号)两个校区。
黄山学院创建于年,其前身为徽州师范专科学校。
年12月,学校更名为黄山高等专科学校。
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黄山学院。
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年,建立首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
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年,获批安徽省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拥有工学、管理学、农学、文学、艺术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九大学科门类63个本科专业,年起常年招生专业为55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林学。
招生面向安徽、浙江、江苏、山东、河北、河南、湖南、山西、江西等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8万余人。
年,黄山学院山东省计划招生5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36人,实际投档数量36人(包括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计划招生数量10人)。
投档分数线
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日语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
另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
选考科目要求
在黄山学院计划招生的5个专业(类)中,文理分明,没有不限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
限选物理的专业(类)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选考科目要求为化学或生物的专业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
选考科目要求为思想政治或历史或地理的专业是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共有3个招生专业。
专业(类)包括的专业及招生要求
年黄山学院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5个专业(类)中,全部均为按照专业招生,无大类招生的专业(类)。
招生特殊要求见下文的招生章程摘要。
黄山学院年招生章程摘要
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将考生的成绩(名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依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
外省考生根据生源所在省份排序原则进行排序。
英语专业只招英语语种的考生,但考虑我校教学资源配置的情况,建议非英语语种(除日语、韩语)的考生不宜报考我校其他各专业,以免影响大学阶段外语的学习。
报考英语、日语专业的考生须经外语口试,英语本科专业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分;汉语国际教育、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外语总分非分的省份,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总分的60%)。
学费及住宿费:
各专业学费标准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招生计划。
关于转专业
学完一年级第一学期课程,已学课程学分绩点大于等于2.0,申请转入专业类别与学生高考类别相同,可申请转专业。
学校组织转专业考试,申请转入理工类专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考大学英语和数学,申请转入其他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考大学英语和语文。
具体情况需要新生查询当年学校规定。
黄山学院、年毕业生就业数据
毕业生基本情况
年黄山学院共有毕业生人,分布在14个学院,全部为本科毕业生;男生人,女生人;来自全国16个省,省内为人,所占比例为91.11%,省外生源毕业生为人,占比例的8.89%,主要来自河南(1.92%)、江苏(1.37%)、河北(1.31%)等省。
年黄山学院共有毕业生人,分布在14个学院,全部为本科毕业生;男生人,女生人;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以省内生源为主,占比91.14%,省外生源所占比例较高的为:河南省(2.06%)、江苏省(1.31%)、山东省(1.25%)等省(自治区)。
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截止到年8月31日,届毕业生人,就业人数人,就业率为94.47%。就业形式以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为主要的就业形式,分别占就业人数的65.01%和16.57%。
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截止到年11月30日,学校届毕业生人,就业人数3人,就业率为85.1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待就业及无就业意向毕业生合计人,占毕业生总数14.88%;已就业毕业生3人,占毕业生总数85.12%,已就业毕业生中以“单位就业”为主人(72.05%),“升学”人(不含非全日制升学)(10.09%)次之;“自主创业”53人(1.10%),“出国出境”52人(1.08%)。
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届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
届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
就业区域分布
届毕业生在单位就业数为人,区域分布以安徽省内为主,占已就业比例为60.66%;省外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为39.34%。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毕业生占比分别为上海市10.69%、江苏省10.64%、浙江省9.15%;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就业合计91.14%。
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以安徽省内为主,已就业名毕业生由人在省内就业,占已就业毕业生数比例为58.25%;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人,占比41.75%,省外就业主要流向了长三角经济圈(江苏省11.31%、上海市11.08%、浙江省8.85%),分布状况与年基本一致;我校毕业生在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就业合计89.49%。
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各类企业是届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企业就业人数人(其中,中小企业人国有企业人,三资企业94人),事业单位就业人数为人,自主创业45人,在基层项目、部队和机关人别为17人、15人和12人。
毕业生主要流向:“其他企业”(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为主),占比91.30%;其次为“中初教育单位”(3.19%)、“国有企业”(1.97%)、“其他事业单位”(1.57%)。
升学与出国出境情况
届毕业生中,共有人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升学率为9.47%,共有66人选择出国出境深造或就业(占比1.44%),其中出国出境深造30人,占出国出境数45.45%,就业36人,占54.55%。
届毕业生,有人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升学率为10.09%;出国出境52人,占毕业生总数1.08%,其中出国出境深造50人,占出国出境总数96.15%,出国出境就业2人,占比3.85%。